大二春季是我第一次尝试用提纲形式复习,所以这份大纲可能参考价值一般……
计组复习,可以以书本和老师的复习音视频为主,以平时作业、书后练习和大纲为辅助去学。学校教材质量尚可。
第三章 多层次存储器
3.1 存储器概述
存储位元->存储单元->存储器
分类:
存储介质:半导体存储器、磁表面存储器
存取方式:随机存取器、顺序存储器(磁盘为半顺序存储器)
存储内容可变性:RAM(随机读写)、ROM(只读)
信息易失性
系统中的作用:主存储器、高速缓冲存储器、辅助存储器、控制存储器
分级:
CPU内:cache-寄存器
主板内:cache-主存(主存)
主板外:磁盘、光盘(辅存=外存)
离线:磁带(辅存=外存)
指标:
字存储单元:存放一个机器字的存储单元->字地址 B
字节存储单元:存放一个字节的存储单元->字节地址 b
存储容量:存储器中可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 1B=8b
存取时间(存储器访问时间):一次读操作从发出到完成,将数据读出到数据总线上的时间。存时间=取时间。
存储周期:连续启动两次读操作间隔的最小时间。略大于存取时间。
存储器带宽:单位时间里存储器所存取的信息量(字节/秒)
3.2 SRAM静态读写存储器
特点:速度快、容量小、用作cache。
存储元:是触发器。
总线:地址线、数据线、控制线。
双译码:方便组织更大容量。(行译码、列译码)
3.3 DRAM动态读写存储器
特点:容量极大、用作主存
存储元:记忆电路(MOS晶体管+电容器)。
总线:地址线、数据线、控制线。
刷新方式:集中式刷新、分散式刷新
3.4 字位拓展
大题重点,必考。
3.5 并行存储器
双端口存储器(空间并行):
BUSY控制读写冲突
多模块交叉存储器(时间并行):
编址方式:
顺序方式(模块号先,块内地址后)
交叉方式(块内地址先,模块号后)
交叉存取度:存储周期除以总线传送周期 $m=\frac{T}{\tau}$
3.6 cache
高速缓冲寄存器:利用程序访问局部性特征,解决CPU和主存间速度不匹配。
特点:高速、容量小。
CPU-cache按字交换,cache-主存按块交换。
命中时直接把字传送给CPU;非命中则字从主存读入送到CPU,同时把块从主存读入到cache。
命中率: $h=\frac{N_c}{N_c+N_m}$ 与程序行为、cache容量、组织方式、块大小有关
平均访问时间: $t_a=ht_c+\left(1-h\right)t_m$
访问效率: $e=\frac{t_c}{t_a}$
Cache透明性:地址映射由硬件直接完成,几乎无时间损失。
地址映射:将主存地址定位到cache的一种方法。
全相连映射方式(自由):
主存块地址与块内容一起存在cache行内。P93图
查找:与所有cache内标记同时比较。
标记大小:地址长度(块号+字地址)
特点:块可放任意行、灵活;电路复杂。适用于小容量cache
直接映射方式(简单):
Cache容量m行,则主存第km+x块都在映射到cache第x行。
查找:将内存地址拆解成tag和行号。直接比较cache第行号块的标记与tag是否一致。
标记大小:地址长度减去log2块容量。(tag|行号+字地址)
特点:硬件简单、成本低;每个块只能放对应行,更易冲突。适用于大容量cache。
组相连映射方式(折衷):
Cache容量m组,则主存第km+x块映射在cache第m组的都一个行上。
查找:将内存地址拆成tag和组号。硬件比较组内所有标记是否匹配tag(组内硬件全查)
标记大小:地址长度减去log2组数(tag|组号+字地址)
特点:兼顾前两者优缺点
替换策略:
LFU最不经常使用算法:命中行加一;替换时删除小的,并全部清零
LRU近期最少使用算法:命中行清零,其他加一;替换时删除大的
特点:保护新行,提高命中率。
随机替换
写操作策略:
写入cache时应该保证主存同时被改。
- 写回法:当行被替换时写入主存。需添加一个修改位标志。
特点:多次写速度快,但有不一致风险。
- 全写法:命中时同时进行写修改;未命中直接写入主存。
特点:写操作无高速缓存,无需修改位,保证一致性。
- 写一次法:第一次写命中才同时修改。
3.7 虚拟存储器
虚地址(逻辑地址):编制程序时使用的地址->虚存空间
实地址(物理地址):物理内存的访问地址->主存空间
再定位:程序进行虚地址到实地址转化的过程
虚存访问过程:
判断虚地址对应部分是否在实存中:如果是,则进行地址变换并用实地址访存;否则,将辅存中部分地址调入内存再访问主存。
作用:主存小时扩展容量,主存大时缩短地址字段长度。存储管理、主存分配、存储保护。
与cache异同:
出发点相同:都为了提升性价比
原理相同:利用程序局部性原理,将常用信息快调入更高速的存储器
侧重点不同:cache提升速度,虚存扩大空间
数据通路不同:cache与内存有直接通路,虚存依赖的辅存与CPU无直接通路。
透明性不同:cache全透明,虚存半透明
未命中损失不同:cache小,虚存大
关键问题:
如何调度?地址如何映射?替换哪些数据进主存?主存和辅存同步更新?
页式虚拟存储器:
虚地址逻辑页号+页表基址寄存器值->实存地址
逻辑地址:逻辑页号+页内地址
页表:有效位+物理页号
转换后援缓冲器(TLB):快表
特点:页长固定。易于构造管理。
段式虚拟存储器:
逻辑地址:逻辑段号+段内地址
段表:有效位+段起址+段长
有效位:是否在实存
段起址:该段在实存中的首地址
段长:该段的实际长度
特点:段长不固定。有效利用空间,易于保护和共享。
段页式虚拟存储器:
逻辑地址:(基号)+段号+页号+页内地址
优点:易于管理,保护和共享。缺点:多次查表。
第六章 总线系统
6.1 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
总线: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互联机构,是多个系统功能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。借助总线可以完成系统各部件信息交换,并解决资源争用。
分类:
内部总线:CPU内连接寄存器和运算部件的总线(超快)
系统总线:CPU和告诉功能部件(存储器、通道)互联的总线(快)
IO总线:和中低速IO设备互联的总线(慢)
特性:
物理特性:物理连接方式(根数、插头形状、引脚方式)
功能特性:描述每一根线的功能
电气特性:线传递方向和有效电平范围
时间特性:每根线何时有效
总线标准化
总线带宽:总线自身能达到的最高传输速率MB/s
适配器/接口:实现高速CPU和各类低速设备之间工作速度上的匹配和同步
单总线结构:
优点:易扩展为多CPU系统
缺点:效率低,吞吐量小,所有连接设备必须高速运行
多总线结构:
CPU总线、系统总线和高速总线通过桥连接
高速总线和扩展总线通过扩展总线接口连接
特点:提升效率和吞吐量
总线内部结构:
数据传送总线:地址线、数据线、控制线
仲裁总线:总线请求线、总线授权线
中断和同步总线:中断请求线、中断认可线
公用线:CP线、电源线、地线、复位线等
6.2 总线接口
信息传送方式:串行(先低后高)、并行、分时(复用:既传地址又传数据)
拆卸和装配
CPU <==> IO接口 <==> 设备控制器、外围设备
接口功能:控制、缓冲、状态、转换(串并)、整理、程序中断。
分类:串行数据接口和并行数据接口
波特率:每秒传送bit数
6.3 总线仲裁
一次总线操作:一主多从。多个CPU和IO模块竞争控制权,产生仲裁。
集中式仲裁:
总线请求信号线BR,总线授权信号线BG
仲裁方式:
链式查询:越近的优先级越高 特点线少
计数器定时查询:从0开始同菊花链,从中止点开始优先级相等 特点灵活
独立请求方式:n条BR和n条BG,排队电路根据优先次序决定响应 特点速度快
分布式仲裁:
每个主方都有仲裁号和仲裁器。仲裁总线上号最大的胜出,否则自动撤出。
6.4 总线的定时和数据传输模式
总线传输信息步骤:请求总线、总线仲裁、寻址、信息传送、状态返回
同步定时:事件出现由总线时钟信号确定。适用于总线长度短、存取时间相近的情况
异步定时:不需要时钟信号,应答式。周期长度可变,但总线复杂成本高。
总线数据传送模式:
读、写操作:读操作两次竞争总线。
块传送操作:猝发式传送,连续读(写)四倍字长。
写后读、读修改写操作:用于校验和保护共享资源。
广播、广集操作:广播多从进行写操作;广集多从读进行逻辑与或检测中断。
第七章 外存与IO设备
7.1 外围设备概述
组成:存储介质,驱动装置,控制电路
分类:输入设备、输出设备、外存设备、数据通信设备、过程控制设备
CPU主存 —> IO —> 外围设备控制器 —> 外围设备
外围设备在设备控制器下工作,而设备控制器通过IO接口与主机连接
7.2 磁盘存储设备(磁盘、磁带)
优点:存储容量大,位价格低;记录介质可以重复使用;记录信息长久保存不丢失,可以脱机;非破坏性读出。
缺点:存取速度慢,机械结构复杂,对工作环境要求高
记录面:盘片上下两面
磁道:记录面上同心圆(外0里n)
扇区:记录一段定长信息,直接寻址的最小单位
存储密度:
道密度:半径方向单位长度磁道数(道/英寸)
位密度:磁道单位长度上能记录的二进制位数(位/英寸)
面密度:位密度*道理密度(位/英寸²)
存储容量:
格式化容量<非格式化容量
平均找到时间:磁头定位到要求磁道的时间
平均等待时间:磁盘上需要访问的信息到达磁道下的时间(磁盘转半圈的时间)
数据传送时间
平均存取时间: $T_a=T_s+\frac{1}{2r}+\frac{b}{rN}$ r为转速,b为传送字节数,N为每道字节数
数据传输率: $D_r=rN=D_ {\text{位}} \cdot v_{\text{线}}$
单位时间内传送字节数
7.6 显示设备
显示设备:以可见光的形式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设备
分辨率:显示器能表示的像素个数
灰度级:黑白显示器中所显示的像素点的亮暗差别
刷新:为了使人眼看到稳定的图像显示,电子束重复扫描屏幕的过程。
刷新存储器(视频存储器)容量:$M=rC$ C=log2灰度级数 记得转化为B
提高刷存的方式:使用高速DRAM,多体交叉,提升总线宽度,端口分离。
第八章 输入输出设备
速度分级:
极慢:直接给出数据
慢速、中速:异步定时方式;应答式
(接收/发送前询问,设备就绪/忙,发送完成通知,撤回就绪信号)
高速:同步定时方式
信息交换方式:
程序查询方式:盯着每个人吃完糖
程序中断方式:每人一粒,吃完发出中断请求再发糖
直接内存访问方式(DMA):每人两粒,吃完报告
通道方式:直接托管给通道处理
8.1 程序查询方式
数据在CPU和外围设备之间完全由计算机程序控制(CPU主动控制)
优点:简单经济;缺点:垃圾
设备编址:
统一编址:输入输出设备编址格式和内存单元一致,不需要另外的IO指令组。
单独编址:内存地址和IO设备地址分开,由不同操作码控制
接口:
设备选择电路:判断总线呼叫的是不是本设备。
数据缓冲寄存器:存放输入/输出的数据
设备状态标志:“忙”、“就绪”、“错误”,以便接口对外设的监视
输入输出方式:
CPU向IO设备发出状态字,请求传送
IO设备读入状态字
检查是否就绪
CPU从数据缓冲寄存器输入/刷出数据
IO接口接受/发送数据,CPU状态标志复位
程序查询方式的改进
8.2 程序中断方式
指令周期 —> 中断?—> 中断周期 —> 中断服务子程序
五个问题两张图
准备就绪标志(RD)
允许中断触发器(EI)
中断请求触发器(IR)
中断屏蔽触发器(IM)
单级中断:
多级中断:一维中断、二维中断
8.3 DMA方式
DMA方式即直接内存访问方式,完全由硬件进行IO交换
直接在内存和IO间进行,适用于高速传送数据。
优点:速度快
传送方式:
停止CPU访问内存
周期挪用
DMA与CPU交替访内
DMA控制器:
内存地址计数器
字计数器
数据缓冲寄存器
DMA请求标志
控制/状态逻辑
中断机构
DMA传送过程:
传送前预处理,正式传送,传送后处理